
自1998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颁布以来,无偿献血工作便一直在各地区常态化开展,这在鹿邑县也是这样。然而,在无偿献血工作开始之初,它的触角还未曾在短时间内延伸覆盖到全县的各个乡镇。为进一步筑牢无偿献血“网底”,提高广大农村群众和镇村干部职工参与无偿献血的积极性,不断培育和壮大无偿献血队伍,鹿邑县以领导带头、主动联系对接的形式,到县域各乡镇将无偿献血成效、知识广而告之,动员基层干群重视、支持无偿献血事业,搭建起了县政府主导,县卫健委组织、乡镇卫生院参与实施、村医积极配合联络的三级无偿献血网络体系。
“现在,无偿献血下乡进镇的工作可谓如火如荼,并在以往的工作基础上实现了创新深化。”鹿邑县卫健委副主任李峰仲告诉记者,现在,县卫健委只要将提前制订的应急采血方案通过无偿献血工作会议通知到乡镇卫生院。乡镇卫生院就会积极联系辖区村医,以微信、广播、海报等形式,宣传无偿献血知识和政策,告知采血车到达时间,动员基层干群积极参与,同时配合做好血液采集医疗保障和献血前体检等工作。各级领导干部更是现场作表率,带头献血,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效果。目前,鹿邑县实现了无偿献血进乡镇常态化,无偿献血网底建设全面夯实。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血源采集,离不开全社会的支持和爱心人士的积极参与。每当采血车来到鹿邑县城郊乡,城郊乡朱桥行政村村医张金芝都会被群众的热忱所感动——只要消息发布,几十位村民就会蜂拥而上,积极献血。“上次,村民张大哥知道采血车来了时还在地里干活,他连鞋也顾不得换,拖着一双泥腿就赶忙来献血。”张金芝说,群众都认为能献血说明身体好,帮助别人也是光荣的事情。朴素的话语背后,群众的爱心支撑才能使周口市的无偿献血事业得以永续发展。
积极献血的感人事例,在鹿邑县可谓不胜枚举。鹿邑县退役军人、河南省“十佳志愿者”宋新建,26年来无偿献血50余次,献血量达20000余毫升,相当于5个成年人的血液总量,还为四川省成都市的一名少年捐献了造血干细胞。赵国华,十几年来坚持无偿献血20余次,累计贡献RH阴型A型血(即“熊猫血”)8800毫升,荣登2023年下半年“河南好人榜”。刘振伟,不仅多次献血,还在鹿邑县抗击疫情时期第一个献血……大家的积极向善,让爱心汇聚成涓涓暖流,为更多有需要的患者送去了生的希望。
在鹿邑县强招募、重宣传、稳保障且久久为功的努力下,鹿邑县2023年共有7934人次参与无偿献血,累计献血量3154200毫升,不仅有效确保了全县临床医疗救治的用血需求,还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周口市其他县(市、区)乃至河南省内兄弟血站的部分用血调剂需要。

